
李柘远,哈佛、耶鲁双料学霸,90后国民学长
18岁考进耶鲁,22岁入职高盛,25岁考入哈佛,28岁学成回国,成为年轻高管。
★90后哈佛丨耶鲁双学霸超实用学习法。
★一本培养孩子自主、学习的书。
★朱永新、樊登、俞敏洪诚意。
★学长LEO结合20年学习经验,分享科学好用的学习方法。
★学科学习。分享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科目的学习心得,促进学习习惯培养。
★漫画场景。适合小学生阅读,促进其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。
★精选案例。适合小学生学习场景的案例,促进本书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链接。
★内文涉及:掌握学习方法,夯实学习习惯,学科均衡发展,综合成长。
★少年锦时,学长LEO的学习成长之路,公开系统分享,答疑。
★书中彩蛋LEO妈妈万字分享: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八个秘诀。
序
第一章 掌握学习方法,学习不再费力
超级笔记,透彻吸收课堂所学
节 康奈尔5R笔记法
第2节 主题分类笔记法
第3节 移动笔记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科学复习,夯实完整知识体系
节 分阶段复习法
第2节 关键词串联回忆复习法
第3节 小组互考复习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有效预习,是成绩进步的起点
节 限制时长专注预习法
第2节 制订合理目标预习法
第3节 LEO牌实操预习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轻松记忆,更快、更牢地掌握知识点
节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
第2节 缩略词记忆法
第3节 联想记忆法
第4节 晨起/睡前记忆法
第5节 故事串联记忆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学会速读,更快获取关键信息
节 “规划、执行和回顾”速读法
第2节 快速转眼速读法
第3节 7∶3原则速读法
第4节 三分钟闭眼过电影速读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掌握精读,深入领悟学以致用
节 “三个一”精读法
第2节 精读全过程分享
第3节 朗读 录音精读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写作入门:刻意练习,厚积薄发
节 建立“灵感与素材本”
第2节 写作练笔“四定原则”
第3节 关于“流水账”的应对建议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第二章 培养学习习惯,让学习事半功倍
重视错题,弥补知识漏洞
节 LEO牌错题应对法
第2节 错题本操作指南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请教老师,充分利用宝贵的资源
节 不愿请教老师的原因
第2节 如何请教老师?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培养逻辑思考能力,精准快速地做出决策
节 5W2H分析思考法
第2节 鱼骨图分析法
第3节 金字塔原理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合理减压,发挥水平
节 积极心理暗示法
第2节 他人经历排压法
第3节 其他亲测好用的减压法
LEO的学习仪式感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提高注意力,告别拖延变自律
节 番茄钟工作法
第2节 激励法
第3节 两分钟原则法
第4节 舒尔特方格训练法
第5节 快速数图形和数独训练法
时间管理,把做事效率提高3倍
节 每日任务清单法
第2节 周计划表与月计划表
第3节 四象限记录法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第三章 学科均衡发展,成为名校学霸
LEO学长的七个必胜学习习惯,助你学习“666”
上课积极举手发言
劳逸结合、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,尽量避免熬夜
尽量不在卧室学习
书桌保持清爽,不堆砌无用的东西
不同学科配专门的笔记本和错题本,不混用
学习资料分门别类放置好,在文件夹上贴醒目标签
和的学长学姐交朋友,向他们请教
LEO手把手教你如何学好语文
LEO手把手教你如何学好数学
课本很重要,会跑之前要先学会走
公式和定理的背后奥妙要搞懂
知识难点如何内化?当小老师讲给别人听
及时亡羊补牢,绝不让知识盲点耽误之后的学习
杜绝题海战术,有的放矢地精准练习
养成总结错题、阶段性复盘的习惯
数学高手们:挑战更高难度,越战越勇,充分享受数学
LEO手把手教你如何学好英语
单词
语法
听力
阅读
口语
LEO的学习仪式感
战胜偏科,均衡发展提升竞争力
偏科的成因测试
“海角计划”拯救偏科
本课核心方法回顾
袒露心扉:小时候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科目吗?会偏科吗?
不如去闯:耶鲁四年,永远的情谊
第四章 深度成长,培养综合素质
锻造的能力,现在就开始吧
选择课外活动前,先问自己四个问题
让你能量升级,享受复利的课外活动
LEO解读SMART原则法: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,达成人生目标
第五章 少年锦时,LEO学长的少年学习路
因为他们,我从小便对学习充满亲切感
我上小学时,爸妈会监督我写作业吗?会帮我检查作业吗?
课外充电:父母是否会强迫我上补习班?
小书虫一枚:LEO哥哥年少时的书单大揭秘
非典型尖子生:LEO学长小时候贪玩吗?
小时候是否有当班干部的经历?如有,都有什么收获?
学长小时候打游戏吗?如果打,会上瘾吗?
学长身边有没有那种小时候成绩很差,后来却逆袭变身学霸的同学?
是否建议孩子将来出国留学?什么时候出去?
哈佛学霸竟曾是失学儿童?
拥抱新世界:如何快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?
彩蛋
LEO妈妈的诚意分享: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八个秘诀
附录
来这里,和我一起持续学习,勇敢去闯!
……
“我知识点记不住,有没有好办法?”
“我有点偏科,怎么做能战胜呢?”
“我写作能力有点弱,如何快速提升?”
“我的注意力很难集中,有没有好方法?”
“我学数学很头疼,公式、定理搞不懂,怎么办?”
“我觉得英语很难学,怎么做才能进步?”
学长LEO送给每位小朋友的成长礼物,一本教孩子自主、学习的书。全书从掌握学习方法、夯实学习习惯、学科均衡发展、综合成长,以及学长LEO自己的学习经历等五个方面,分享了科学好用的学习方法,让学习变得简单又轻松。
“
LEO 学长的七个必胜的学习习惯,助你乘风破浪
上课积极发言,促进思考
这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养成的习惯,直到进入耶鲁、哈佛读书时依然是课堂发言的积极参与者。举手发言能帮助我们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、跟紧老师讲课的进度、促进大脑快速持续思考,总之,就是一直处在“专注”的状态。
一些同学担心发言不好会被人笑话——千万不要有这种心态。就算说错了又何妨?只要能通过发言对课堂所学有更扎实的理解,便是好事。发言前可以快速在大脑里梳理观点,但无须像做演讲那样准备得滴水不漏。英文里有个说法是“talk to think”,大致可以翻译为“通过说来进行思考”。做课堂即兴发言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次即时思考,对锻炼逻辑思维大有帮助。
另外,如果上课时碰到没听懂的内容,也可以及时举手发问(在不影响课堂进度的前提下),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把问题捂在心里,这样可能导致接下来的内容也听不明白,进而出现知识盲点。
劳逸结合,高质休息,避免熬夜
学习勤奋刻苦是好事,但凡事都有个度,我绝不建议大家为了学习而废寝忘食,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,毕竟还在茁壮成长呢,千万不要本末倒置,透支了幼小的身体!
很多朋友曾问我:LEO,你从小就习惯熬夜学习吧?看你分享的日程安排, 往往忙到深夜才会睡觉。
统一回答大家:完全不是。在之前文章中分享的“我的一天”,都是在哈佛读MBA 期间和近年作为职场人的日程。
其实直到高三前,我都坚持“能不熬夜就不熬夜”的原则,小学时通常在九点多便会洗漱睡觉,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,在童年时期保证每天九小时以上的睡眠;即使上了中学,也鲜少熬到十一点之后。
睡觉实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以熬夜为荣。相反,三天两头熬夜晚睡是很不明智的,甚至愚蠢的。大家一定在白天时尽量紧凑、些, 力争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,不要把一堆作业拖到晚饭后才解决。
记得我在前面篇章里分享的个人经历吗?读小学时,我经常在放学前后就把当天作业搞定了,接着很从容地开启“自由支配时间”,跑跑步、读读书、看看报、和家人聊会儿天,然后结束美好的一天。
不在安逸的卧室里学习
从小我就相信一个道理:卧室是安逸放松之源。所以,珍爱学习,远离卧室。
——当然,我是在半开玩笑,卧室也不一定和学习如此相悖。不过我的确养成了这个习惯:只要是正经学习(比如写校内作业),就尽量去教室、自习室、图书馆等公共学习空间;即使在家,也会选择书房甚至客厅,但通常不待在自己的卧室学习。
卧室,顾名思义是“躺着休息、睡觉”的房间,童年时的卧室里大概率还少不了玩具。无论是“睡”还是“玩”,都是真切存在的,是学业的干扰项啊!
哪怕一个人自控力很强,拍着胸脯说:“我很有自制力的,学习时不会随便倒在床上犯懒”,我也依然不建议在卧室学习,因为“卧室”的气场真的过于安逸、舒适。如果想打起精神、心无旁骛地学习,还是到更有“学习味儿”的场所会更好呢!
书桌清爽,减少干扰
大家可能都听过“断舍离”这个概念:摒弃无用、无谓、冗余的物件(或情绪),还生活环境和身心一片轻松与清爽。在学习场景里也是如此,尤其是在打理朝夕相处的书桌时:如果在桌上东一摞书本西一堆习题,外加纸、笔、橡皮等各种文具,以及零食、小摆设、照片等和学习无关的物件,那么干扰项就太多了, 一眼看去满是杂乱,学习状态和效率必将打折扣。
我至今对妈妈当年的写字台印象深刻:那是一张不大的、充满简洁感和“清爽感”的长方形木桌,上面放着一盏使用多年的台灯、一个小巧的笔筒、一台录音机,以及一叠码放整齐的课本和教案,除此之外便什么也没有了。妈妈在这张干净清新的书桌前备课、写作,幼小的我在她身后默默看着,也会被纯粹、专注的研习气氛深深感染。
受妈妈的影响,我从读小学一年级起便养成了“书桌上只放重要的学习材料和工具,其他全部断舍离”的习惯,并且每周仔细清理、更新一遍桌上物品,比如将已经学习完毕、之后不会再看的教辅淘汰到旧物收纳箱里,取而代之的是新一阶段的学习材料。
书桌整洁干净了,心情也会清新起来,学习状态便有了基本的保障。
不同学科配专门的笔记本和错题本,不混用
这么多年来,我在买学习笔记本时从未吝惜过钱(当然了,用的本子多是朴素的“基本款”)。每学期伊始,到文具店统一采购一批崭新的笔记本,每个学科至少配两本,语、数、英三门主科会准备3~4 本。笔记本分为两种:课堂笔记本和错题本。前者用于实时记录课堂所学,后者用于归纳课后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各类型的错题。
我强烈建议大家分学科使用笔记本,尽量不要在一个本子上这也记那也记, 前一页还是英文难词和语法点,后一页又变成了理科公式。这样丝毫没有条理的“大杂烩本”,非但不会对学习有帮助,反而可能耽误知识点的系统归纳与巩固。可能出现的一个情况是“找不着”——哎,我前两天记的×× 数学公式上哪儿去了?翻啊翻啊翻,哦,总算找着了!在×× 唐诗前面的一页……
记笔记对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,同学们不要轻视,也不要想当然地“随便记记”。如果大家能从小学起便养成清晰、有条理地记笔记的习惯,就会在此后多年的求学之旅中获益良多。
学习资料分门别类放置归档
这是和分学科、分场景使用笔记本类似的一个习惯,学长在此就不赘述了。一句话总结: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有条理,各类材料及时归置好。课本、练习册、教辅、试卷、笔记本、学习工具等尽量不混放;不同学科的资料分开整理、收纳,可以在文件夹、文件袋上通过贴醒目标签来标注关键词,方便查找使用, 比如“本学期语文诗词练习卷”“9 月英语第一单元新单词作业”。
和的学长学姐交朋友,虚心请教
除了善于“抱老师大腿”、在老师面前不懂就问,和成绩的学长学姐交朋友,虚心向他们请教,也是我近二十年学生生涯的制胜法宝。
这里的“学长学姐”指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学生,他们刚刚完成的学业也是自己即将开启的新一段学习之旅。从上小学三年级起,我便开始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结识成绩、性格开朗、乐于交流的学长学姐。我不但和他们一同玩耍、一起参与活动,还会虚心向他们求教,比如在学期结束后、假期开始前:
•借阅学长学姐们还热乎的各科学习笔记、练习册、考试卷;
•询问学长学姐们各科的学习重点和难点,尤其是他们觉得难学好、容易出错的知识环节;
•提前初步了解新学年的新老师、课时安排和课业量,并相应制订自己在下学期的日程安排与计划;
•把的学长学姐当作榜样,通过和他们聊天获得满满的动力与激励。
在学期中如果遇到学习困惑,我也会抽空找学长学姐吃个饭、聊聊天,请他们为我答疑解惑。总之,学习绝不该是独自闭门造车,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向老师和学长学姐求教、借力。如果学弟学妹们养成了这个习惯,就已比同龄人了至少一小步啦!
李柘远(LEO)
创投人、青年作者,被广大读者称为“90后国民学长”。
在济南和厦门长大,高三时放弃保送,被耶鲁大学录取并获得四年全额奖学金。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荣誉毕业后进入高盛投资银行,工作表现突出。后放弃金融业高薪、探索创业,考入哈佛商学院继续求学,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。哈佛大学毕业后,成为年轻的公司总裁。
读书期间创办了“学长LEO”文教平台,通过文章、视频和课程等形式分享学习干货,全网粉丝超过700万,已出版个人励志随笔《不如去闯》,百万畅销书、学习方法类作品《学习高手》。
LEO还是微博年度阅读大使、福布斯U30入选者,亚马逊Kindle年度新势力作家,并三次获选当当年度青年作家。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.